8万多张旅游床位全国第一,17个渔村2600多户、2万余人从事民俗游,一年600多万游客来观光……当日照市东港区“渔家乐”民俗旅游持续火暴,赢得叫好声一片的时候,日照市委常委、东港区委书记张永霞接连几个周末,把17个沿海民俗村跑了个遍。调研的结果却是泼冷水的三问:“为什么民俗游的床位大增而收入却没较快增长?为什么金沙滩上景点多而民俗游精品少?为什么来这里的游客多而驻留的时间少? 以“住渔家屋、吃渔家饭、做渔家活、享渔家乐”为品牌的东港“渔家乐”民俗旅游,近年来噌噌蹿成了“大个子”,多项指标跃居省内第一,全国前茅,年综合收入突破了20个亿。就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取得的成绩时,“三问”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:这个“大个子”要“补钙”!竞争需要引导、档次急需升级、加床位更要加品位!一场提档升级战全面打响。 如何避免业户间无序抢客?由于从业人员迅速增多,竞争限于低价求存,“十块八块,吃个痛快,住个实在”,让许多业户勉强保本支撑。为化解这个困境,东港区各民俗旅游村都成立了旅游协会,民俗旅游户成了旅游协会的会员,实施统一宣传、统一接待、统一标准、统一价格、统一结算,主管部门与民俗村、业户层层签署了“五统一”“军令状”。所有业户都办理了“六证一牌”,并实行星级管理,引导“渔家乐”走上了良性轨道。 如何优化“渔家乐”硬件设施?东港区2.2亿元“砸”向金沙滩,刘家湾赶海园、太公文化园、董家滩风情园等一批精品景点傍海临风、横空出世。许多业户则紧锣密鼓地实施星级改造。在乔家墩子的“海风情”,老板秦红美投资16万元改造的“小五星”标准间完工了,独立暖、卫,高档舒适;闭路、宽带网,样样齐全。“海风情”一开业就迎来了两批甘肃客人,由于客人多,秦红美一家接待不了,按照“五统一”要求,其他4户和她家一块搞接待,光住宿一项每家就进账2000多元。 怎样让游客流连忘返、尽情畅游?东港区将“渔家乐”和竹文化游、红色游等特色游“配对联姻”,策划包装了优势互补的精品线路,还筹划了渔民节、啤酒狂欢等系列活动。4月19日,来自南京下关的游客冯美露在“嘉海园”挑选渔家饰品,刚从卧龙山上下来的她满脸兴奋,“今年东港旅游把住渔家、游山逛海连成线,真过瘾!等会儿还要跟着渔民去桃花岛赶海呢。” 小胜靠智,大胜靠德。东港区实施旅行社创强、导游创佳、民俗户创星等系列旅游德政工程,处处都是服务环境,人人都是旅游形象,“一站式服务、心贴心旅游”已成为东港“渔家乐”发展的金字招牌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