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7月30日,农历六月十九,传说中太阳的生日。当天,我市隆重举行2010年日照太阳节祀日大典。庄严的场面,典雅的祭文,悠扬的古乐,500余名太阳文化爱好者齐聚涛雒天台山,见证了这一神圣的时刻。
据介绍,这次太阳节由日照市太阳文化研究会主办,东港区文联、涛雒镇政府协办。日照市太阳文化研究会会长范海钧宣读祭文,日照太阳文化研究会顾问薄子宝主持祀日仪式。
崇拜太阳是一种高尚的感恩
当天凌晨3时,记者一行来到天台山下。虽然天色尚黑,但影影绰绰中,仍可见到不少登山的身影。据了解,不少附近村民为了参加此次祀日大典,凌晨2时便已开始上山了。
当天上午5时,祀日大典正式开始。
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,“三牲”“五谷”“百果”等祭品被一一呈上。敬献花篮后,日照太阳文化研究会会长宣读了祭文,字字句句,盛赞太阳的光辉。而后,所有人员面朝东方,在初升的朝阳下,向日神行鞠躬大礼。
在“敬献乐舞”议程中,10余名盛装的少女翩翩起舞,以感恩太阳。没有音乐,只有或密或疏的鼓声,看似原始,却别有一种震慑人心的美。
“这既是一种敬畏自然的文明行为,也是一种崇拜太阳的高尚感恩活动”,范海钧表示,此次太阳节祀日大典的举办,展现了日照人民的高尚情操。
仪式结束后,上元一村、二村、三村、崔家庄子等附近村庄的数十名村民,又自发来到位于山腰的“羲和老母庙”遗址,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又庄严的祭祀仪式。
日照是当之无愧的“太阳城”
在当天的祀日大典上,记者发现了一位特殊的“嘉宾”——— 来自东南大学的陶思炎教授。
作为民俗学界的权威人士,陶教授说起太阳文化来侃侃而谈:“很多地方都有太阳崇拜的传统,但目前在全国来看,能够形成传统和仪式的并不多。根据文献资料和传统,要举办太阳节,日照首当其冲!”
“首先从城市名字上,日照即是‘日出初光先照’的意思,一听便与太阳有关”,他说,日照作为中国太阳崇拜文化的起源地,历史悠久,传承清晰,而且有众多的文物予以佐证,是一座当之无愧的“太阳城”。
陶教授表示,此次祀日大典的意义,不仅仅在于感恩太阳,更有其深层次的意义:
首先,在太阳节保护自然的主线下,有助于打造天人合一、万物有灵的祥和氛围,促进和谐发展;其次,借助太阳节的平台,可对日照的太阳文化加以整理和传承,努力发掘恢复日照的太阳文化传统;此外,太阳节的举办,有助于充实日照的文化内涵,作为太阳城,日照不仅要有太阳文化的因子,还要有与太阳有关的文化活动。
最后,对于日照的太阳文化,陶教授还小小地支了“一招”:可以将太阳文化与日照的海滨旅游相结合,发挥日照的特色,融合昨日文化与今日文化,打造一个新的城市品牌和特色产业!
太阳节为什么选择了天台山
“我们现在所站的天台山顶,就是古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”,7月30日,日照太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、留美博士鞠志国说,日照市乃中国远古太阳崇拜的起源地,也是世界五大太阳文化起源地之一。地下考古和史料记载表明,日照之名即来自太阳崇拜。
他说,天台山中原建有“羲和老母庙”,供奉太阳女神羲和老母,并逐渐演变为以纪念太阳生日(农历六月十九)为主题的“羲和老母庙会”。自古以来日照民间每到这一天,天台山下都要举办庙会,祭太阳,祀老母,游人云集,盛况空前。在太阳节这一天,家家户户还会烙一种太阳形似圆形小饼,据考证,这就是现在的煎饼或锅盔饼的前身。
因为有了这样的民俗基础,所以,2010日照太阳节“选择”了天台山。
鞠志国表示,今后,日照太阳节将每年举办一次,以传承太阳文化,并将其发扬光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