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照市把加快城中村改造作为推进城镇化、改善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。政府、村居、企业三位一体,通过推行村居自主改造、村企合作改造、政府主导改造三种主要模式,依靠惠民、利民、便民三项举措,城中村改造取得历史性进展,2008年以来完成拆迁22149户,拆迁面积288万平方米,收到了居民得实惠、村居得发展、企业得市场、政府得民心的良好效果。
一、三种模式,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
通过改造实践,逐步探索建立了以市场化的村企合作改造模式为主,村居自主改造模式为补充,政府主导改造模式保底的三种主要模式。
(一)村居自主改造。这是城中村改造启动初期实行的一种模式,村居负责拆迁和安置楼房建设。安置用地按照划拨方式供应,可出让的拆迁腾空土地实行公开招拍挂,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,主要用于被改造村居居民的拆迁补偿安置及生活保障。石臼街道祥博社区改造前汛期进水严重,改造启动后,居委自筹资金2000万元完成了一期296处房屋的拆迁,并开工建设安置楼房632套,土地出让金返还后,又及时启动了二期140户的改造,实现了改造的良性循环。
(二)村企合作改造。这是当前城中村拆迁改造的主要模式,占城中村拆迁改造总数量的90%以上。实行“村企合作”,改造村居负责拆迁,将拆迁腾空土地、拆迁启动资金、还迁安置、配套商业开发建设打包公开招标,中标企业负责安置楼房建设,并在取得出让土地后按合同约定为村居提供一定面积的商业楼房。村居和居民不用投资,就能得到高档住宅小区的宜居安置和相应的商服用房股权,合作共赢,利村利民。“村企合作”破解了改造资金瓶颈,提升了规划建设水平,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,对地缘相近、人文环境相近的村居,统筹区域规划布局,打造规模居住、功能完善、生产发展、居住改善、环境优雅的新社区。
(三)政府主导改造。主要针对工业园区一些区位差,难以进行自主改造和村企合作改造的村居。政府承担拆迁资金并提供安置住房和一定面积的商业用房,村居负责拆迁,拆迁腾空后的土地由政府作价收回,并按照一定比例为村居预留生产生活发展用地。北京路街道成家村邻近工厂较多,居住环境脏乱差,通过实施政府主导搬迁改造,全村424户全部异地搬迁安置到设施配套齐全、功能完善的海韵山景小区,政府为村居提供了864套安置住房和500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,并按拆迁腾空土地15%的比例预留了生产生活发展用地。
二、三项举措,全力支持城中村改造
(一)立足惠民,实施让利于民的补偿政策。市政府出台《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意见》,对拆迁安置补偿做了最大优惠和让利。核心内容是:“改造补偿,拆一还二;土地出让,全额返还;规费优惠,有免有减;长远生计,失地有保”。“拆一还二”,即居民拆一处旧房(规划正房5间),可得到总计180平方米左右的两套安置房。一套用于居住,一套用于出租或出售收益。“全额返还”,是对村居拆迁腾空土地公开出让,出让收益全部用于安置补偿。“有免有减”,是对安置楼建设,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,减收部分供电设施配套费。“失地有保”,是将村居改造与生产发展、就业培训、医疗和养老保险有机结合,使拆迁居民得到良好的宜居安置,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,长远生计有基本保障。
(二)着眼利民,实行具有日照特色的协议拆迁。一是统一补偿计算。通过深入调研,总结推广了群众在拆迁补偿中创造的“一把尺子量后墙”的办法。以居民住宅正房的后墙长度为标尺,计算安置面积,不再考虑院内建筑、房内设施及其他任何因素。该办法计算简便,操作直接,透明度高,彻底杜绝了乱搭滥建、突击装修,成为群众自愿选择、人人公认的公道法。二是拆迁改造实行民主。 “房子拆不拆、具体怎样拆、拆了谁来建、户型怎么配、房号怎么选、配建的商业用房怎样经营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,都交给群众民主讨论、民主决策。三是拆迁改造融入亲情。改造中善待拆迁“困难户”,各村居对“拆迁困难户”的问题具体分析,调处解决了若干房产纠纷、老年人过渡安置及其他历史遗留问题。动员“拆迁困难户”的亲朋好友、社会关系,组织村居干部利用同族同宗的关系以及街坊邻里的亲情友情,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使许多看似解决不了的“老大难”,转变为拆迁改造的支持者。
(三)重视便民,营造“多配钥匙少上锁”的改造环境。各部门少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,多一些“雪中送炭”的关怀体贴。在审批效率上,实行“串联改并联”。通过取消、合并、压缩等方式,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减少了三分之一。对40多项申报资料实行审批服务窗口内部流传共享,解决了服务对象在不同审批环节重复报送资料的问题,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能。在政策扶持上,力求“群众利益最大化”。各相关部门主动寻求政策依据,创造办理条件,给城中村改造以最大优惠扶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