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省下达日照市住房保障任务: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646套,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460套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646套;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7 4 6 0套,完成年度计划的101.03%,提前4个月完成年度建设任务。
为有序推进保障房建设,市住建局在去年第四季度就组织各区县提报了2015年度建设计划,并会同发改、财政、国土、规划等部门对区县提报的计划和项目进行可行性调研,优先将已开工或土地手续齐全的项目列入计划。年初,市政府与各区县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,分解了目标任务,并将建设任务、标准要求、开工时限落实到各项目单位,确保了建设计划不折不扣落实。
针对我市城中村较多的实际,以棚户区改造为重点,将城中村改造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范围,加快安置房建设。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,市政府出台了“含金量”非常高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》(日政发〔2015〕8号),实行“一稳两放”政策,充分调动区、街道、村居推进城中村改造的积极性,掀起新一轮城中村改造热潮。目前,主城区120个城中村中,有34个村基本完成了改造任务,24个村正在改造。今年以来,市区已新建安置楼51.9万平方米。
多渠道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。一方面,积极争取国家、省级专项扶持资金。今年已争引到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专项补助资金4.64亿元。另一方面,依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资金。日照城投公司2013年6月发行8亿元企业债券,申请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17亿元,2014年6月又成功融资5.1亿元;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发行9亿元企业债券。第三,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。将五里片区、冯家沟项目、日照港生活一区、海洋城滨海湾花园项目、岚山锦绣花园项目、五莲县洪凝片区项目等6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2.35亿元。目前,已通过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审查,正在报国开行审批。
优化保障房建设审批服务,实行包保推进。对住房保障手续办理,相关部门实行现场办公、联合办公,合并压减审批程序,实行资料内部流转共享,项目手续随到随批,边开工边办理。对所有工程项目实施台账管理,分类建立项目台账,周调度,月分析,季通报。实行项目“包保”推进机制,一类项目一名领导包保,一套班子运作,一条龙服务,从项目选址、规划、开工、建设等各个环节一抓到底。强化监督检查,组成专项督查组督查、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。
严格施工监管,完善设施配套。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,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部纳入重点监控范围,从严落实勘察、设计、施工、监理等建设各方责任,实施事前控制、事中检查、事后验收的全过程质量控制。在项目现场设立建设信息公示牌,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质量责任永久性标牌,实行保障房质量安全终身负责。按照“宜居城市”的要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,集约用地,合理安排绿地和休闲空间。特别是在棚户区改造中,按高档住宅小区标准,对安置楼、商品房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一建设、统一配套。供热供气、宽带有线、医疗教育、商业网点、小区道路、广场绿地、健身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方位、全功能、人性化,物业管理专业化。
规范准入退出,分配公开透明。实行街道受理、区级审核、市住房办备案流程。由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、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由单位统一向所在地街道提出申请,由街道初审并公示;初审合格的,由区住建部门会同公安、民政、人社、住房公积金、工商等部门协同把关,审核公示合格的登记为住房保障对象,报市住房办备案。实物配租由市住房办以轮候顺序组织配租。强化保障对象的诚信申报责任,一年一复核,不符合条件的,及时采取停发补贴、收回房屋等方式退出保障。建立了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,将各类住房保障信息进行电子化处理,并安排专人负责,及时录入、维护、更新、上报数据,满足了管理、查询、统计、分析的需要。在日照建设信息网开设了专栏,充分利用报刊网络、广播电视、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渠道和形式,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计划、项目建设信息及保障政策调整,房源、分配对象、分配程序、分配结果、退出情况等信息及时公开,接受各界监督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