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对中国楼市来说,是全面复苏的一年,从一线城市到二三四线城市,房价出现了普涨甚至暴涨。面对高烧不退的楼市,一些地方不得不重新启动调控措施。虽然各地调控政策各有特色,但真正对高房价产生杀伤力的“大杀器”,其实是只有以下这几种。

不让你买,你还有辙吗?限制非本地户籍人士购买本地房产,是很多地方都采用过和正在采用的调控办法。这一招对以前流窜到各地专职进行炒房的职业炒房团,非常有效。

还有一种常见于二三线城市的限制政策,是允许外地户籍的人在本地买房,但是只能购买一套或者两套,过滤了持大量资金购买多套房投资牟利的行为。

在楼市最火爆的时候,有些地方对本地居民也进行了限购,只允许一个家庭拥有一套住房。甚至有的城市一个区也出台限购政策,限制本市其他区县人士到本区购买房屋,比如北京通州区。

外地人凭社保和个税证明买房:是一线城市主要的调控手段。要想在本地购买住宅,先去找个稳定工作,缴两年、三年或者五年社保或个税,就拥有了买房资格。

提高首付款比例也是比较有效的调控方法。越来越多的人在买房过程中需要求助于银行贷款,以前首付款只需要两成,调控的时候可能会升到三四成。

提高贷款利率:在楼市低迷的时候,银行房贷利率可能会打7折8折,而在需要调控的时候,则会上涨到基准利率的1.1倍。

税费调控:主要存在于二手房交易中,包括5%的增值税(之前的营业税)和差价20%的个税。这两种税让持有不满2年和5年的二手房交易成本大幅上升,有效抑制了炒房行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