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照“一个目标、三个导向、五大战略”的总体思路,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紧紧围绕“追赶”“摘帽”目标,坚持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、用人导向,大力实施生态立市、工业强市、旅游富市、开放活市、人才兴市战略,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加快建设美丽富饶、生态宜居、充满活力的新日照……2月24日,在日照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,日照市代市长齐家滨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为日照今后五年的发展定下了工作总基调。 让经济更加繁荣,日照今后五年的发展路线图和时间表确定为:到2019年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争取在全省前进1个位次;到2020年,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,甩掉沿海欠发达“帽子”;到2021年,实现“双增双突破”,地区生产总值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6年分别增加1000亿元和100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,五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0亿元。“两区”达到全国百强县水平、“两县”达到全省中游水平,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前五位,日照高新区、岚山经济开发区创建为国家级园区,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创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,莒县经济开发区、市北经济开发区进入全省30强。 让人民更加幸福,日照将建立财政民生投入稳定增长机制。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,建成教育强市。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。实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。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。城镇新增就业14.4万人。城市日供水保障能力110万立方米。农村饮水集中供水率达到80%以上。实行扶贫线与农村低保线“两线合一”,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。2018年实现300个贫困村4412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。 让城市更加美丽,同样是今后五年发展的题中要义。日照将加快推进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,完善居民出行、购物、就学、就医等公共服务设施,倡文明风尚,把城市和乡村打造得更靓丽、更宜居。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.5%。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3.8%。完成主城区124个城中村改造任务。建设省级美丽乡村达标村2000个以上。水、气等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。 日照将立足实际,深入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发展理念,大力实施生态立市、工业强市、旅游富市、开放活市、人才兴市“五大战略”。 实施“生态立市”战略,树立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深入实施“林水会战”,坚持生产和生活两头入手、治理和保护两手齐抓、约束和激励两端发力,建设山青水秀美丽日照。今后五年,完成造林45万亩,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。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000公里,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7%以上,重点河流、水库和水生态持续改善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13%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8%以上,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。“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”天数每年保持在300天以上。 实施“工业强市”战略,坚持以“扩量提质增效”为目标,做足“建链、强链、补链”文章,推进钢铁、石化、汽车及零部件、粮油食品四大主导产业提升,加快浆纸、建材、能源、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产业转型,实施“互联网+”行动、智能制造工程和领军型、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,打造山东半岛重要临港产业基地。未来五年,培育4个千亿级产业、10家百亿级企业集团、100家“专精特新”小巨人企业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赶上全省平均水平。 实施“旅游富市”战略,充分发挥海、山、古、林、泉资源优势,实施全域旅游规划,做足“旅游+”文章,推进智慧旅游城市、旅游集散中心、旅游休闲街区等六大工程建设,加强旅游服务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规范整顿旅游市场,构建“海山联动、城乡互动、多业融合、全域发展”的新格局,打造滨海生态宜居旅游城市。到2021年,全市旅游消费总额达到630亿元,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。 实施“开放活市”战略,强化全方位开放意识,用好用活国家自贸区政策,发挥中澳(日照)产业园、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作用,主动融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战略。突出“双港带动、多园支撑、三外融合”,坚持内外需协调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并重,提高双向开放水平。到2021年,全市进出口总值突破1000亿元,其中出口年均增长6%以上,累计利用外资30亿美元。 实施“人才兴市”战略,坚持人才优先发展,深入实施“专项招才引智行动”,统筹融合人才与产业、平台、载体建设,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,支持驻日照高校争创“双一流”,把日照建设成为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、发展有空间、梦想能实现的人才高地。今后五年,新引进高层次创业人才100人以上、创新团队200个以上、创新人才2000人以上,新引进院士30人、千人计划专家50人、博士毕业生500人以上。 □记者 杜辉升 丁兆霞
|